Posted on

国立台湾美术馆的「U-108 SPACE」沉浸式科技应用实验场域推出了由艺术家吴其育与陈普共同创作的展演计画《串流群落:温室中的温室》,以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的「沃德箱」小生态世界为概念,结合沉浸式环形投影等多重叙事手法,向观者提出关於环境与生态的深刻问题。

国美馆《串流群落:温室中的温室》以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的「沃德箱」小生态世界为概念(图片提供:日目247visualart)

国美馆《串流群落:温室中的温室》展览结合沉浸式环形投影等多重叙事手法(图片提供:日目247visualart)

艺术家吴其育与陈普都是台湾杰出的当代艺术创作者,吴其育擅长透过影像与空间装置进行创作,陈普的作品则以多元的艺术表现方式,将原生的手绘图像转化为跨维度的艺术表现,让作品自由穿越在虚拟空间和实体场景之中。他们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多个重要的艺术机构与影展展出,并获得多项国际级的艺术奖项与肯定。这次的创作计画展现了他们对於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议题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国美馆《串流群落:温室中的温室》展览现场(图片提供:日目247visualart)

✦ 灵感源自工业革命时代的移植工具

《串流群落:温室中的温室》讲述关於生态、历史与未来的故事,探索人类文明历史与生态相互依存和环境变迁的关系。十九世纪的伦敦笼罩於工厂的雾霾之下,能够隔绝环境的「沃德箱(Wardian case)」成功使英属东印度公司能顺利将中国茶树移植至印度。换句话说,在工业革命与全球贸易时代下,「沃德箱」催化了地球生态的交换。

《串流群落:温室中的温室》展览探索人类文明历史与生态相互依存和环境变迁的关系(图片提供:日目247visualart)

在工业革命与全球贸易时代下,可以隔绝环境的「沃德箱」催化了地球生态的交换(图片提供:日目247visualart)

✦ 人类如何保存自己所遗失的生态记忆?

在《串流群落:温室中的温室》展览中,艺术家便以此为发想,运用沉浸式环形空间的特性,把美术馆打造成一座名为「生态圈0」的温室,投影出存在於温室中的平行历史。当人造的生态发展成为常态,收藏物种的行为从狂热转为系统性的计画,人类只能透过纪录与讯息收集来维持对於过往生态的记忆,利用文献的讯号来培养容器中的生态,并将记忆中的形象与言语化作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要素「讯号——光」。封闭箱体中的植栽集合了历史上被移植的关键物种,透过影像带着它们迁徙至不同场景,除了植物外的生命必要元素,也承载着时空的记忆,在网络中串流、扰动,从一个温室到另一个温室。

艺术家运用沉浸式环形空间的特性,把美术馆打造成一座温室,投影出存在於温室中的平行历史(图片提供:日目247visualart)

展览运用沉浸式影像、生态箱装置和多重叙事手法,展现了对於生态发展史和未来样貌的想像。利用5G网路连接不同光照和环境条件的温室,展览形成了一个沉浸式影像互动的生态体系。作品从不同时代的书写形式和工具出发,如羊皮纸、沾水笔、打字机、书法、程式语言、电脑字体,乃至当代AI生成架构於文字意识的概念,将物种的数据转化成生命的可能,提出了人类面对环境变迁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问题。

利用5G网路连接不同光照和环境条件的温室,《串流群落:温室中的温室》形成了一个沉浸式影像互动的生态体(图片提供:日目247visualart)

作品从不同时代的书写形式和工具出发,提出了人类面对环境变迁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问题(图片提供:日目247visualart)

✦ 自走车转化为行走的生态箱

除了展间内吸引人的大型生态箱装置之外,《串流群落:温室中的温室》也特别和工研院合作,将其研发的自走车转化为行走的生态箱,呼应物种迁移史的样态与「生态圈0」的概念。同时,也於展期间规划了两场讲述表演及AR工作坊活动,期待能带给观众更多元的互动体验。

《串流群落:温室中的温室》也特别和工研院合作,将其研发的自走车转化为行走的生态箱(图片提供:日目247visualart)

【 串流群落:温室中的温室 】

展览地点|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市西区五权西路1段2号)

展览日期|2023/10/7-2023/12/3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五09:00-17:00;周六、周日09:00-18:00

表演&工作坊|11/11、11/26

官方网站|https://reurl.cc/Y0e9XD

资料来源|陈普

怎么在国内使用surfshark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